當英文翻譯要將跨文化的差異元素納入思考時
當英文翻譯要將跨文化的差異元素納入思考時
108指考剛考完,大家關心的英文試題中,出現了「亮點」、也就是那最後兩小題翻譯。
這是教育史上倒數第三次的指考,(民國111年就不再辦了) 。有什麼樣的突破,能為未來的測驗和教學帶出另一個新的方向?
108年翻譯題是學測指考有史以來,無法直接從中文原句辨識出要套哪個確切句型、片語、甚至單字來翻的句子。
換句話說,要能思考中英文之間文意的應對適切性 而非用中文套英文句型+片語+字彙,才能答題成功。
以第一句來看,請參考下圖,若直接將單字買氣 (要如何翻呢? popularity, 或sales?就行了嗎)或自創如 “sales demand" or “sales ambiance…" 等套入, 只是畫蛇添足。
再次強調,「跨文化之間文意的應對特性。」不是把字面上的每個中文字翻到就對了。翻譯要注意信雅達- 準確的理解,恰當的表達。
心法則是:在理解原作者的意思後,進行適當的本地化翻譯,為中文讀者掃除語言文化的障礙的翻譯。
在此前提下”sales”可以翻成買氣;大多同學卻認為「買氣」這字絕不會這麼簡單,「慘了!我一定沒背到這個字等等⋯」的OS就不斷跑出來,反把單純的事弄複雜了。
架設句子結構
主詞為"創意布條," “creative ad banners," 動詞 “have recently become" (最近成了)一個 “an effective marketing tool" 有效的廣告工具,
至於創意布條的功用為何? (刺激stimulating) sales (買氣)in night market. (在夜市)
整句為: Creative ad banners have recently become an effective marketing tool stimulating sales in night market.
第二句會再次用到主詞「創意布條」,但主詞要切成三等份; 第一是看似無意義的布條”Some may seem meaningless," 但but all (這裡包含有意義與無意義的布條)are attention grabbing (都能引人注目的), with some eliciting (誘出反應) knowing (會意的、心照不宣的笑)smiles.
Some may seem meaningless, but all are attention grabbing with some eliciting knowing smiles.
這樣的題型要如何攻破呢? 就要靠常常寫文章並且要讓專業的老師(不是助教)來修改;改的越多進步越快呦!
#108年英文指考翻譯解析
#PEI太平洋英語
#探索英文發現世界
#讀書尤忌死背實力增強所有考試都能入囊中袋
#作文改得多進步的多同時也要選人改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