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習與邏輯數學能力的關係 (中英文大不同)

不同的語言在先天上有著不同的特性。如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英文字彙,可透過套用六大發音原理就可輕鬆唸出;英文中的字根、字首還有字尾變化組合的邏輯性可讓人輕易解讀出單字的意義而無須背誦。其可排列組合的特性更讓語言使用者從潛意識中就具備了學習分支分類處理法的邏輯能力。換言之,就學習科學與訓練邏輯推理上,英文使用者是可以佔到先天上的優勢,而中文在這面向上似乎較無著力點。

但在學數學這方面就不同了。

根據法國數學家Stanislas Dehaene的"The Number Sense"ㄧ書中指出,中文數字排序上的邏輯性和讀音簡易特性,讓中文使用者在數字記憶和計算上較英文系 (包括德、法語)國家人民來的快速。

這或許可解釋為何我們出國旅遊時,看見老外簡單的找錢都能算的滿頭是汗還不見的正確的原因。

回想起當初在進行數學教改時,主事者似乎並沒有從語言的根本差異上去思考,就把硬生生的把符合英文邏輯的「建構式數學」 (現早已證明失敗) 植入進來。就像是用英文的邏輯學數學,反而把中文本身在數學上的優勢給拋在一旁。著實可惜。

要培養競爭力,徹底有效的學習中文加英文,絕對是可以讓我們的下ㄧ代在起跑點上大幅贏過老外的。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